電話:0411-87983988 87983989
手機:15542538300
E-mail:yarol@vip.126.com
微信:15542538300
QQ:1320148290
網址:m.b2977.cn
地址:大連市開發(fā)區(qū)遼河西路117號 萬達廣場4號樓2511室
在關于巴別塔的神話中,人類聯合起來計劃建造一座可以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發(fā)現“再這樣下去人類即將無所不能”,于是,上帝創(chuàng)造了很多語言,讓不同種族的人說不同語言,使人們無法再溝通合作,從而阻止了人類的計劃。
那么我們想象一下,如果沒有翻譯,世界會是什么樣子?
或許要把漫威宇宙整個從你腦子中抹去了;
或許《巴黎圣母院》不能再稱作人類文明經典了;
或許我們將永遠不能理解愛因斯坦、霍金的大腦了;
或許文明間的沖突將因相互間的不理解愈發(fā)頻繁了。
好了好了,幸虧有了翻譯,這些永遠不會發(fā)生了。
翻譯是各文明之間交流溝通的主要途徑。
無論是落于紙面的優(yōu)美文字,還是投于幕布上的影視字幕,都為我們聯通外部世界打開了一扇門。
系統(tǒng)科學的翻譯事業(yè)在我國出現不過百年,但對社會發(fā)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嚴復的《天演論》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激勵了萬千中國人奮發(fā)圖強;
傅雷、羅念生等老先生們也在文學藝術等領域開創(chuàng)了新的發(fā)展方向……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前輩學者的努力,中國的思想界也將黯然失色。
我們現在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網絡時代,這也是翻譯的黃金時代。
出版、影視、人工智能……各行各業(yè)都離不開翻譯。
然而,“翻譯”這個群體,卻一直處于隱于幕后的狀態(tài);
“翻譯”這項事業(yè),也一直是“十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情懷事業(yè)。
機器翻譯是21世紀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在武漢舉行的2018首屆傳神者大會上,傳神語聯網董事長兼CEO何恩培說:在1分鐘時間內,目前機器的翻譯速度是50萬字每分鐘,而人工翻譯最快速度僅為300字每分鐘,頂級編輯閱讀速度為每分鐘1500字,機器翻譯速度已遠遠超過了人工速度。他預判,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機器取代人”的趨勢日益顯現,傳統(tǒng)人工翻譯公司的市場份額正在不斷被機器翻譯公司占領。
那么,機器翻譯真的能達到人類專業(yè)水平嗎?你的外語真的白學了嗎?機器翻譯能否完全替代人工翻譯?傳統(tǒng)的翻譯公司會不會消失?
日常會話是人與人之間基本溝通媒介,那首先我們先來看幾組機翻的會話“烏龍”
休斯頓大學(University of Houston) 簡稱UN
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評測是有規(guī)則和衡量方法的。他把象棋列為一個明顯的例子,并指出由于象棋的規(guī)則非常明確,著法也有限,機器能夠擊敗最好的象棋手。而且這件事發(fā)生的速度比任何人預想的都快。
語言幾乎與此相反。它沒有那么明確的規(guī)則,談話可以向無數不同的方向進行。而且編程人員還要給數據進行分類,需要讓機器分辨對錯,這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同一處翻譯,兩位譯者都不一定達成一致。”“從數據的角度上講,語言是一種野性的東西。”
尤其是我們中國的詩句,蘊涵了豐富的中華文化以及古人智慧,詩句、文章類的文學翻譯不僅對譯者翻譯水平,還有文化底蘊都有極高的要求,冷冰冰的機器是絕不可能達到這種共鳴。下面這些由張璐翻譯的金句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點,她曾是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的首席翻譯。曾任外交部翻譯室英文處副處長。
1. 華山再高,頂有過路。
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 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
2.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3. 人或加訕,心無疵兮。
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4. 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
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 not sever their blood ties.
5.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
I will not waver and carry out my duties, and will remain true to my conviction.
6. 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
Officials should serve as loyal as they can conscientiously when they are in office and engage in modest self-reflection when their terms end.
如果機翻完全取代譯員,那便謝天謝地了,翻譯工作者們便可從“一名之立,旬月踟躕”的窘境中解脫出來。人類語言體系極為復雜,有“科學的語言”、“藝術的語言”等,前者也許可完全數字符號化,但后者若數字化,變成固定模式的譯文不免要失去生機和光澤。
———引自: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北京,2018
當然并不是機器翻譯一無是處,對翻譯無所幫助,機器代替的永遠是低效機械可復制的勞動,高精度的人才永遠有市場。高質量的翻譯公司也永遠在業(yè)界立得住腳。
語言學習需要有像追求夢想那樣的強烈意愿。它需要學習者勇敢面對時常出現的尷尬和失敗。這是一個忍辱負重的過程,但它也是巨大的財富。每個譯員都在每一篇翻譯中盡情發(fā)揮自己的學識與翻譯能力,并在每一次實踐中提升自己,在翻譯過程中利用先進機器相輔相成,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終身提高的過程。每位譯員在翻譯時候盡全力做到與原文作者達到思想上的共鳴,才能翻譯出合格的文章,這不僅是譯員翻譯水平的體現,更是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體現,這也是我們存在的原因,亞歐翻譯公司存在的原因。
讓我們在語言學習的路上繼續(xù)前行。